吉水桃花岛。
赣江泰和段。
万安水电站。(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吉安市河长办提供)
“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”金秋时节,车行赣江吉安段两岸,满目美景沁人心脾。
作为吉安的母亲河,赣江流经吉安的8个县区,境内河长264公里。近年来,吉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开展赣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,努力打造赣江“最美岸线”。在保护水体、美化岸线的同时,我市充分利用优质的生态条件,围绕五百里赣江布局一系列绿色产业。一幅“水美、岸美、产业美”的“最美岸线”画卷,正在这里全面铺开。
整治、修复、连通:让岸线“最美”
“以前巴邱老城区只要遇到较大洪水就会被淹,洪水来了需要将东西搬到更高处,洪水退了开始打扫卫生消毒,苦不堪言。现在好了,政府建起了城防堤,再也不怕洪水了,而且赣江岸线也变漂亮了,路也通了,我们老百姓有了散步的新去处,生活更方便了。”近日,峡江县巴邱镇南门社区居民陈志颖娓娓道来。
为展现赣江“最美岸线”,峡江县投入1.65亿元打造巴邱镇沿江路堤结合项目,建设防洪堤、电排站、堤顶公路、配套城市公园、路堤段景观工程、综合码头等,通过整治,巴邱镇防洪能力进一步提升,交通进一步便捷,岸线进一步美观,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。
聚焦岸线整治、岸线修复和陆路连通,让“最美”凸显在赣江沿岸的每个细节中。我市全面开展码头整治、采砂整治和“清四乱”行动,取缔拆除27座非法码头,出动执法人员7244人次,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4起,关停赣江97个私营砂场,对砂石开采加工销售实行全过程监管;开展水域及岸线专项整治,采用定期检查、不定期巡查方式,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、乱丢乱弃、非法采砂等河湖管理及水工程管理的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检查,整改侵占岸线问题35件。
矿山修复、林相改造、湿地公园建设……我市对赣江沿线两岸生态进行修复性重构。通过“山上补植+山下新造”“彩化+珍贵化+产业化”等模式,对赣江两岸第一层山脊范围内的全部针叶纯林补阔、疏林补植补造,对林间空地或大块荒山进行森林“四化”建设。今年1至6月,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1万亩,超额完成省计划任务。对赣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因采矿、采石、修路等造成山体破坏的地块,采取土地整理复垦、转建设用地和工程治理复绿、自然恢复等方式进行修复,目前已完成修复面积6319.2亩。
为将赣江两岸湿地公园、滨江生态绿线、沿岸城区联片成景,实现岸线资源效益最大化,吉安市在吉州区、吉水县、万安县、峡江县、新干县等赣江沿线县区,修筑了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左岸沿江公路项目、赣江东岸墨潭风光带建设等一系列沿江公路项目,让赣江两岸风光得到进一步优化,为赣江“最美岸线”风光带增添更多美景。
[1]
[2]
下一页
尾页
|